• 供应商服务中心  客户服务  服务热线 400-600-9982
热门搜索: 磷酸黄磷磷矿石磷酸氢钙

磷化液配方设计原则

  • 中国磷交所
  • 发布时间:16/05/2016
  • 更新时间:16/05/2016
  • 点击数:2,561

磷化剂(磷化液)配方是按照哪些原则来设计的呢?

 

1、 磷化液的构成

磷化是金属与稀磷酸或酸性磷酸盐反应而形成磷酸盐保护膜的过程。磷化液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 盐,如Zn(H2PO4)2以及适量的游离磷酸和加速剂等。加速剂主要起降低磷化温度和加快磷化速度的作用。作为化学加速剂用得最多的氧化剂如NO3-、NO2-、 ClO3-、H2O2等。

 

2、磷化的基本原理

原则上说,当金属工件一旦浸入加热的稀磷酸溶液中,就会生成一层膜。但由于这种膜的保护性差,所以通常的磷化在含有Zn、Mn等酸性溶液中进行。

以铁为例,当金属表面与酸性磷化液(以锌为例)接触时,发生如下反应:

首先,钢铁表面被溶解

Fe+2H+→Fe2+ +H2

从而使金属与溶液界面的酸度降低,金属表面的磷酸二氢锌向不溶的磷酸锌转化,并沉积到金属表面形成磷化膜,其反应为:

Zn(H2PO4)2→+ZnHPO4+ H3PO4

3Zn(H2PO4)2→+Zn3(PO4)2+4H3PO4

同时基体金属也可直接与酸性磷酸二氢锌反应

Fe+ Zn(H2PO4)2→+ZnHPO4+FeHPO4+H2

Fe+ Zn(H2PO4)2→+ZnFe(HPO4)2+H2

事实上,磷化膜是含有四个分子结晶水的磷酸叔盐。最终过程可以写成

5Zn(H2PO4)2+Fe(H2PO4)2+8H2O→Zn3(PO4)2·4H2O+ Zn2Fe(PO4)2·4H2O+8H3PO4

 

3、磷化液中存在的动力学平衡

磷化液的基本平衡方程式

3M(H2PO4)2 M3(PO4)2+4H3PO4

此方程的平衡常数

K=[M3(PO4)2][ H3PO4]4

[M(H2PO4)2]3

M代表Zn、Mn等

由上述议程式可以看出,常数K值越大,磷酸盐沉积的比率越大。而K值随一代和三代金属盐的金属的性质,溶液的温度,PH值及总浓度有关。所以影响磷化液性能的至少有PH值、游离酸度、总酸度、温度和金属性质。

 

4、磷化液中的各组成的作用及影响

4.1pH值的影响

成膜金属离子浓度越低,所要求的溶液的pH值越大,反之,随着成膜离子浓度的提高,可适当降低溶液的pH值。

4.2游离酸度的影响

游离酸度指磷化液中游离磷酸的含量。酸度太低,不利于金属基体的溶解,因此也就不能成膜。但如果酸度太高,则大大提高了磷化膜的溶解速度,也不利于成膜,甚至根本不会上膜。

4.3总酸度的影响

总酸度主要指磷酸盐、硝酸盐和游离酸的总和,反映磷化内动力的大小。总酸度高,磷化动力大,速度快,结晶细。如果总酸度过高,则产生的沉渣多和粉末附着物多;如果过低,则磷化慢,结晶粗。

4.4酸比值γ的影响

酸比值是磷化必须控制的重要参数。它是总酸和游离酸的比值,以及表示总酸和游离酸的相互关系。酸比小,则意味着游离酸太高,反之,则意味着游离酸低。随温度升高,酸比值变小;随温度降低而增大。一般常温下控制在20—25:1。

4.5加速剂的影响

4.5.1氧化性加速剂

氧化性加速剂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。1)限制甚至停止氢气的释出。这个作用限于金属/溶液界面处,决定磷化膜沉积的速度,是磷化液具有良好性能所必须的。2)使溶液中某些元素,特别是还原性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,如把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,生成不溶性磷酸铁沉渣,从而控制磷化液中亚铁的含量。此外,还可以迅速氧化初生态氢,可大大减少金属发生氢脆的危险。

4.5.1.1 硝酸盐的影响

硝酸盐是常用的氧化剂,可直接加入到磷化液中。NO3-/PO43-比值越高,磷化膜形成越快。但过高会导致膜泛黄。单一使用NO3-会使磷化膜结晶粗大。

 

4.5.1.2 亚硝酸盐的影响

亚硝酸盐是常用的促进剂,常与NO3-配合使用,以亚硝酸钠的形式加入到磷化液中。但亚硝酸盐不稳定,易分解,用亚硝酸盐做促进剂的磷化液都采用双包装,使用时定量混合,并定期补加。含量过少,促进作用弱;含量过高,则沉渣过多,且形成的膜粗厚,易泛黄。一般含量在0.7-1克/升。

 

4.5.2 金属离子促进剂的影响

磷化剂中添加金属盐(一般为硝酸盐),如Cu2+、Ni2+、Mn2+等电位较正的金属盐,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晶粒细化,加速常温磷化的进程。

4.5.2.1 铜离子影响

极少量的铜盐会大幅度提高磷化速度。工作液中 含Cu2+在0.002-0.004%时,使磷化速度提高6倍以上。但铜离子的添加量一定要适度,否则铜膜会代替磷化膜,其性能下降。

4.5.2.2 镍离子的影响

Ni2+是最有效、最常用的磷化促进剂。它不仅能加速磷化,细化结晶,而且能提高膜的耐腐蚀性能。Ni2+含量不能过低,否则膜层薄;与铜盐不同的是,大量添加镍盐时,并无不良影响,但会增加成本。一般控制Ni2+含量在1.0-5.0克/升。

 

5、磷化液配方设计实例

如设计总酸度为40点,NO3-:PO43-为1:1的磷化剂 时,其过程如下:

5.1 物料的计算

5.1.1 磷化液中酸浓度的计算

0.1×40=C(磷化液中酸浓度)×10

C(磷化液中酸浓度)=0.1×40/10=0.4(mol/L)

5.1.2 磷酸和硝酸浓度的计算

3C1(磷酸浓度)+C2(硝酸浓度)=0.4(mol/L)

而NO3-:PO43-为1:1

所以C1(磷酸浓度)=0.1(mol/L)/C2(硝酸浓度) =0.1(mol/L)

5.1.3 氧化锌的计算

ZnO + 2H3PO4= Zn(H2PO4)2+ H2O

 1      2

C1(ZnO)     0.1

C1(ZnO):0.1=1:2

所以C1(ZnO)=0.05(mol/L)

ZnO + 2HNO3= Zn(NO3)2+H2O

 1       2

C2(ZnO) 0.1

C2(ZnO):0.1=1:2

所以C2(ZnO)=0.05(mol/L)

C(ZnO)= C1+ C2=0.05+0.05=0.1(mol/L)

由上述计算可以知道,要配制NO3-:PO43-为1:1,总酸度为40点的磷化溶液时,需要HNO3 0.1(mol/L), H3PO4 0.1(mol/L),ZnO 0.1(mol/L)

5.2浓缩液的配制

5.2.1按上述的计算物料和所要求的浓缩倍数及磷化液的配制量,计算HNO3 H3PO4 ZnO的用量,并根据实际使用物质的浓度换算成其质量和体积。

5.2.2将氧化锌用水调成糊状,并在不断的搅拌中依次加入H3PO4、HNO3,并控制反应温度在50-60℃。

5.2.3加入各种复配成分(促进剂:Cu(NO3)2Ni(NO3)2;降渣络合剂:柠檬酸)

5.2.4为保持配制好的磷化液不出现析渣,加入适度过量的磷酸。

5.2.5将配制好的磷化液过滤。

5.3磷化液的使用

5.3.1按照适当的倍数将浓缩液稀释至使用条件。

5.3.2按照使用条件及工件状况,调整工艺参数至最佳范围。

 

6、结论

综上所述,配制磷化液应遵守的原则如下:

6.1溶液中金属离子(主要指锌、锰离子)含量越高,溶液所要求PH值越底;金属离子含量越低,溶液所要求PH值越高。

6.2喷淋磷化比浸淋磷化可以有更低的温度、浓度、更小的酸比值和更短的时间。

6.3喷淋磷化比浸淋磷要求更低的总酸,高的游离酸,低的促进剂。

6.4磷化液中,磷酸根过量越多,锌沉积越完全。所以要尽可能增加磷酸含量。

 

列表

正在加载...

栏目列表

最新文章列表